8個月大寶寶讀程式設計…「HTML」童書被網友推爆!

網頁設計 網站設計 台北網頁設計

現在網路發達,不少人都認為進入「大數據時代」,但「知道」跟「學習」可是兩回事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還在任內時,就編列1億美元(約29.8億台幣)的預算,將程式設計編入中小學的教材中;出版社「Code Babies Books」更出版一系列「寶寶程式啟蒙童書」,讓這項必備技能從小開始。

這套童書系列共有7本,包含「JavaScript for Babies」、「HTML for Babies」、「CSS for Babies」、「Web Colors」、「Web Design for Babies 2.0」、「C++ for Kids」、「ABCs of the Web」;書籍以豐富的顏色、圖畫輔助,讓這套「程式童書」有繪本的吸引力,出乎意料的獲得小朋友們的喜愛。

在亞馬遜商城上,甚至可以查到「好棒的書!(wonderful book!)」、「才三個月大的小朋友竟然被吸引了!(she’s only 3 months old, and she seems to be attracted to the book!)」這樣的評價,不少人覺得這套書淺顯易懂,能讓爸媽跟孩子一起學習操作,對於孩子建立基本的網路程式概念非常有幫助;就算還看不懂的孩子,也能透過豐富的顏色提高興趣,增加未來接觸程式的動力。

在去年底,這股熱火甚至燒到中國、出了簡體字的版本,出版商還辦了「研習講座」來協助父母練習教導孩子的技巧,許多人都覺得真的「寓教於樂」,這套書也在中國大賣;而日本網友也在推特上討論,雖然不少人認為「建議8個月以上閱讀,還是太早了吧?」、「國小還可以,幼兒園就有點…」但無法否認的,未來世界就像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所說,絕對「離不開電腦與網路。」

▼這套書還出了簡體中文版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70425/911274.htm

Skype大改版!添加新功能與更加多樣的介面設計

台北網站改版設計 台北RWD響應式網頁設計 套版網頁設計

當突然想要與遠在他鄉的親朋好友見上個面時該怎麼做?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利用 Skype 打上電話,進行一場零距離的視訊。現今,這個老牌的通訊應用軟體將為電腦版的使用者們帶來一次大改版!

▲Skype 大改版將為其帶來全新的樣貌。 (圖/翻攝自官網)
▲Skype 大改版將為其帶來全新的樣貌。 (圖/翻攝自官網)

全新的 Skype 整體色調較舊版更加年輕化,加入了更多樣的色彩做為點綴。在介面設計上新版本將其分為三區塊,左側為使用者的「訊息欄位」、中間為使用者的「對話視窗」、右側則新增「查看媒體庫」的功能,讓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得搜尋發佈到群組中的文件檔案等。

不僅介面上的改變,新版本也將導入一些小功能,當使用者想要在聊天視窗中標記 (Tag) 人時,可以使用新增的「@」支援來進行標記,而當使用者想用開啟對話或群組視窗時,可以點選畫面左上角的「+」作執行。且群組聊天的功能也得到不少的改進,將支援使用者於通話期間分享照片和進行螢幕的共享。

▲Skype 大改版將為其帶來全新的樣貌。 (圖/翻攝自官網)
▲新的版面設計預期將更加吸引年輕人的目光。 (圖/翻攝自官網)

新版本支援 Mac 和 Windows 10 用戶,目前仍在測試階段中,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於官網上進行下載。至於正式上市時間,官方發言人表示,待收集足夠多的使用者測試以及反饋後,才會考量正式版的推出時間。

本次電腦版本的改版並不是首例,早前 Skype 於今年 6 月時也曾為手機 APP 用戶推出過介面上的更新,並導入了《Skype Highlights》一個像是 SnapChat 的限時動態 (Stories) 功能,讓使用者可以分享自己的照片發送給所有的好友,但可惜大部分用戶對其改版評價不佳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70820/991893.htm

練功一甲子,關鍵技術大突破

台北網頁設計公司 台北網站建置 套版網頁設計


人工智慧商業化的革命時刻
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的研究,過去60多年來從未停歇,而今總算有了不凡的突破,從AlphaGo到智慧語音助理、自動駕駛技術等,無疑捕捉了無數人們的注意力,宣告著劃時代的科技盛世已經到來。

1950年,圖靈在他名為〈運算機器與智慧(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)〉的論文裡提問:「機器能思考嗎?(Can Machine Think?)」,挑戰了人類對計算機智慧的想像。圖靈認為人們會首先流於爭執機器與思考的定義,卻沒有辦法很精確地討論問題核心:「機器會有智慧嗎?」

由於機器智能難以確切定義,圖靈在該論文首次對如何判定機器具有智慧,提出了著名的「圖靈測試」:如果機器與人類進行非面對面(例如在中間以布幕隔離)對話(例如使用文字訊息),人類卻無法辨認出對方是機器,那麼這台機器就具有智慧。圖靈測試無論在當時或現代,對於人工智慧研究而言都是重要且相對嚴謹的研究提案,後續許多業界與學界的研究都企圖挑戰圖靈測試:如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研究室的約瑟夫.維森鮑姆(Joseph Weizenbaum),以字串比對自動回覆的方式所開發出的聊天機器人ELIZA;或到2014年,英國雷丁大學(University of Reading)重磅宣布其所開發出的Eugene,已經通過測試,但後來被質疑標準有誤。

其實,人工智慧一詞直到1956年,才在美國新罕布夏州一場為期兩個月的研究工作坊「達特茅斯暑期人工智慧研究計畫(The 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」上,由負責組織會議的電腦高階語言LISP之父約翰?麥卡錫(John McCarthy)正式定名。這場工作坊所討論的問題:「計算機、自然語言處理、神經網絡、計算理論、抽象化與隨機創造」後來都成為人工智慧研究發展的重要領域,而達特茅斯會議也因此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經典起源。

歷經了60年的發展,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因種種困難而起起落落,經歷了無數個轉角。起初仿造動物神經元,希望打造強人工智慧的人工神經網絡(Artificial Neuron Network),先是經歷了機器無法應付計算複雜度的困境,無法取得研究經費而停滯;同一時期另一脈絡的弱人工智慧,則發展出博聞強記、分辨率隨資料質與量逐步提升而快速進展的機器學習。如今,人與機器的對話,已因商業應用的普及而不再困難。這一甲子,到底電腦科學家解決了些什麼問題呢?從人工智慧三大關鍵技術突破或可窺探未來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195765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