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蘭,從新創之國邁向物聯之國

後台網頁設計 RWD網頁設計 網頁設計推薦


物聯網如日中天,不論大公司、小新創都積極卡位,芬蘭,人口只有550萬人的國家,選擇以5G架構為核心的通訊網路、無所不在的感測器、雲端運算及數據分析四大面向切入,同時並引導各產業與之接軌,就連大學校園內都設有工業物聯網園區。

走進芬蘭老牌上市IT服務公司疊拓(Tieto)的大樓,卻有著一整排倫敦地鐵的塗面,牆面上還掛著幾台螢幕,顯示著大樓用電量、溫度等數據,「倫敦地鐵是IoT最好的例子。」疊拓公司工業網路(Industrial Internet)負責人泰科(Tomi Teikko)指著螢幕說,智慧建築應用,是蝶拓重要發展的項目。這個成立於1968年、全球有1萬4千名員工的軟體IT公司,正積極地推動物聯網業務,不僅深化既有的IT業務,過去一年也積極鼓勵員工內部創業,目前已成立四家新創項目,分別投入物聯網資安、使用者體驗管理與大數據應用的領域。疊拓的動作,其實就是芬蘭產業發展的縮影。

人口只有550萬人,但面積卻有台灣九倍大的芬蘭,在資訊世代的腳步一向走得快,早在1995年時,就在首都赫爾辛基率先推動網路新都計畫,之後諾基亞更是在行動時代大領風騷。但五年前,在整體產業變化快速的情況下,諾基亞手機部門不堪營運低潮壓力,以7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微軟,雖然令人感傷一個時代的結束,卻也是芬蘭產業新時代的開始,原本集中的人才開始向外發展,推動了創業的新浪潮,其中以開發《憤怒鳥》的Rovio、以及《部落戰爭》的Supercell,這些行動遊戲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。

趁著這樣的氣氛,芬蘭政府整合既有的經貿事務小組「芬蘭隊伍」(Team Finland),引導產業往物聯網相關領域發展,將原本隸屬經濟部,類似台灣工研院的Tekes(國家技術創新局)、VVT(國家技術研究中心)、類似外貿協會的Finpro(芬蘭貿易促進會)、海外會展單位Export Finland 從原屬政府單位,變成國營企業之外,在今年9月,更將原本分散在不同地區辦公的單位,搬遷集中至同一處,方便彼此溝通協調,以協助產業拓展海外市場。有趣的是,這棟共同辦公大樓,原是諾基亞預定要使用的新建大樓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19756450

人工智慧與物聯網交集的未來—無人車的生活場景不遠了

網站建置 網站改版 客製化網頁設計


無人車,這個以往只存在於科幻小說或電影裡的交通工具,終於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。在科技廠商和汽車製造商爭相投入下,各種不同等級的測試已經逐漸展開,預計三年內可望邁入商用化階段。

11月16日夜晚,浙江烏鎮的子夜路特別熱鬧。18輛漆上藍白車身的百度無人車浩浩蕩蕩開上路,進行第一次3.16公里城市道路大規模測試。這批無人車上路後,全程沒有人工干預,透過內建的自動駕駛技術,車隊行經兩個紅綠燈和一個轉彎路口,過程十分順暢。現場試乘體驗者形容,轉彎時車子非常穩,「像是老司機開車一樣。」同時,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在同場大會上宣言,行動網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,強調「下一個機會是人工智慧和物聯網」。而無人車,恰好就是兩者結合而成的產物。

近年,隨著各大科技廠商和汽車製造商投入無人車開發,以及許多國家的法令修改,無人車的未來已經越來越清晰。雖然目前各家廠商都還在測試階段,但實際商用化時間點,很可能就在三到五年內。

在無人車領域,目前最受關注的是Google。Google從七年前啟動無人車計畫,預計在2020年發表無人車。去年開始,原型車已經進入一般道路測試,包含美國加州山景城、德州奧斯汀、華盛頓州柯克蘭都有無人車測試,今年中也前進亞利桑那州,打算掌握無人車在沙漠中的駕駛狀況。到今年10月為止,Google無人車在公共道路的測試已經超過200萬英里,相當於300年的人類開車經驗。儘管今年出現無人車交通事故,但仍不減Google的野心和熱情,持續擴大測試範圍,只求早日讓無人車實際出現在人們生活中。

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汽車研究部門今年發表預測,2020年到2035年將是無人車成長的黃金時期,2035年時,全球無人車銷售量將逼近2,100萬台,這個數字高過兩年前預測的銷售量1,180萬台,顯示無人車發展頗受看好。IHS預估,美國可能會在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無人車上路的國家,屆時無人車銷售數量將達數千台。而即將在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,也會帶動日本汽車廠商大力投入。至於中國,IHS預估,2035年將擁有超過570萬台無人車,可能成為最大市場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19756452

2017CES四項大獎新秀搶先看─有個性的Olly智慧機器人

台北網站設計 網頁設計公司 網站設計公司


近來,以語音作為溝通介面的智慧機器人越來越多,從網路巨頭亞馬遜的Echo到英國新創公司的Olly都有著類似訴求,經過一代又一代進化,它們不僅會在你下班回家時,立刻貼心問候你,還能根據你的性格以及近期喜好動態,進一步決定跟你互動的方式。

未來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模樣?亞馬遜、Google陸續將想像實踐後,智慧居家的藍圖也越來越清晰。不畏大廠在前,現在,英國新創公司Emotech也決定用語音智慧機器人Olly迎戰。

Emotech總部雖然位在倫敦,但是兩位創辦人其實都來自中國。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莊宏斌曾任人人網產品總監,擁有九年社交網路服務領域經驗。三年前,他毅然決然離開中國,遠赴倫敦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)攻讀人機交互及人類工程學研究所,並且在就讀期間與前奧美互動事業總監Chelsea Chen共同創辦了Emotech。

去年底,Emotech被科技媒體TechCrunch評選為歐洲前14強新創團隊;今年11月,旗下產品智慧居家機器人「Olly」更獲得2017 CES消費性電子展四項獎項肯定,包括智慧家電(Smart Home)、無人飛機和無人系統(Drone and Unmanned System)、家電(Home Appliances)、家庭視聽和影音組件和配件(Home Audio and Video Components and Accessories)。

Olly是什麼?它能為我們做到哪些事?「亞馬遜Echo能做的事情,基本上都能做到。」莊宏斌接受《數位時代》越洋採訪時自豪地說。他解釋,使用者可以透過語音操控Olly,而它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主人的習慣和喜好。「例如當你下班回家,它會歡迎你,還會根據你當時的情況,推薦你做不同的事情。另外,經過AI系統分析,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它會發現你對哪些資訊更感興趣、哪些資訊對你更重要。比方女友剛發了一條訊息給你,它就會提醒你。」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19756453

解讀2017下一個主流科技!7個趨勢,7種角度讓我們更接近未來

網頁設計 網站設計 台北網頁設計


科技推著時代不斷前進,2017年下一個主流科技是什麼?又將要帶我們去哪裡?《數位時代》12月份封面故事,為您解析七大趨勢!

世界變化的速度,總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。20年前,商用網路出現,開啟了尋常百姓的視野,也帶來Google、雅虎、阿里巴巴。九年前,第一支iPhone在賈伯斯手中現身,當時誰也沒想到,這台裝置將就此改變每一個人的日常。而到了現在,Facebook、WeChat、Uber、Instagram占據了生活好大一部分,穿戴式裝置、AR、VR也逐漸成為理所當然。噢,當然還不能忘了今年最夯的人工智慧,它甚至還成功預測了美國總統大選結果。科技推著時代不停往前,焦急不安的人們天天在問:下一步,我們會往哪裡去?

人工智慧將在2020年成為主流
研究機構IDC在2007年提出第三平台概念,並點出行動裝置、社交平台、大數據和雲端計算這四大科技將是未來趨勢。確實,由於這四大科技的出現,才使得AR/VR、物聯網、認知系統、機器人和3D列印等在這個基礎上順利誕生,並且讓醫療、零售、製造、工業、金融和政府等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大幅往前推進。「以醫療來說,醫生可以在AR環境內幫病人看診,也可以運用機器人進行手術。此外,也可以透過人工智慧和3D列印的協助來診斷病情。」IDC台灣區總經理徐志鈞說。

「當電腦下西洋棋技術已經超越人類,最近又發現,用人工智慧做投資,也比華爾街分析師可靠而且獲利更高。另外,印度人工智慧團隊也成功預測到川普勝選。」IDC也預測,繼第三平台之後,基於人工智慧衍伸的第四平台很快就會發生,並且估計在2020年會成為主流。徐志鈞解釋,在這波趨勢中,會被影響的產業,包含無人車、無人機等智慧機械,運用感測器的智慧感知,整合生物醫療的智慧生物結構,運用在學習教育的智慧認知,以及在生物科技上的智慧防疫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19756454

跨國百年企業,紛紛成立科技加速器

網站建置 網站改版 客製化網頁設計


當百年企業前仆後繼將觸角伸向科技加速器,迪士尼、可口可樂、強生、麥當勞各有不同的訴求與做法,他們的成果與經驗如何?又能為台灣傳統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啟示?

1990年代由於開放創新潮流加上網路經濟的興起,許多大企業透過企業創投(Corporate VC)發展新事業來達成其策略或財務目標,此一做法在2000年初隨著網路泡沫化漸漸停止,幾年過後,又以企業加速器的方式捲土重來。」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王美雅指出。然而,在這一波浪潮中,有的成功,有的卻失敗了。

王美雅指出企業加速器的運作模式,目前可以約略分為幾種:有的是企業自己經營加速器,如微軟;有的是由高階主管擔任私人加速器或投資人;但也有不少企業直接與外部加速器合作,由特定加速器經營或運作,稱之為Powered by。其中,美國知名加速器TechStars便是企業合作加速器的佼佼者。

傳統大企業加速器幕後推手:TechStars

TechStars成立於2006年,總部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,在美國多個城市如紐約、聖安東尼、西雅圖、芝加哥與奧斯汀和英國倫敦都有據點。相較於Y Combinator或500 Startups,TechStars走的是小班制菁英路線,每次僅招收十個左右的團隊進行輔導。TechStars給每個團隊提供6千美元資金,換取6%股權。TechStars孵化案例包括企業信件服務SendGrid、軟體公司Occipital與智慧設備提供商Orbotix等。

2011年微軟找上TechStars合作「Kinect加速計畫」並有不錯的成效,開啟TechStars與企業合作的先河。從此以後,各類大企業紛紛找上TechStars,經營起各式各樣的加速器,如與美國零售巨擘Target合作推出自己的創業孵化器、與巴克萊銀行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加速器,以及與高通合作機器人加速器等,就連世界最大啤酒釀造企業布希(Anheuser-Busch)也加入這個行列,雙方將共同運營一個名為TechStars Connection的加速器。而在眾多的企業合作案中,迪士尼的表現相當優異。

雖然TechStars合作的對象包山包海,橫跨多個產業,從軟體、硬體、食品甚至娛樂業,TechStars也以此為重要宣傳內容,但大企業僅依靠加速器,沒有決心經營還是無法成功,因為各個領域的知識還是掌握在企業手中,TechStars僅能提供創業團隊廣泛的課程,若要深入,企業和加速器都需要很深度的合作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20060610

不砍計畫,微軟亞洲研究院讓百家爭鳴

網頁設計 網站設計 台北網頁設計


走在中國北京中關村的微軟大廈裡,位於12至14層樓的微軟亞洲研究院,牆上掛著四個時鐘,分別顯示著美國、中國、印度、英國四地時間。這裡的空間規劃奇特,研究員的辦公區沿著窗戶、將整棟樓圍成一圈,中間才是會議室與其他公共空間。這讓陽光更容易照進研究員的位置,通常他們的桌上會有兩或三個螢幕,方便一邊看文獻、一邊打資料,在這裡,諾大的空間顯得安靜,在研究裡的時間也彷彿是靜止的。

1991年,微軟(Microsoft)創辦人比爾蓋茲(Bill Gates)決定成立一個讓研究員能自由做研究的地方,於是微軟在美國、英國、中國、印度等地設立七個研究院,每年投注約10%年營收的資金在基礎研究上。微軟亞洲研究院(Microsoft Research Asia)因此在1998年誕生,成為僅次於美國總部,人數規模與組織架構都最完整的研究機構。過去19年來,源源不絕的研發動能就從這裡湧現,不僅支援中國本地市場服務,技術更蔓延到全世界:MSRA在國際一流期刊與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累計超過4千篇,超過400項科研成果已導入微軟產品中,從早期的Windows、Office等核心產品,再到近年Azure、Skype Translator、HoloLens、Cortana和小冰等人工智慧應用。

作為中國規模最大、歷史最久的科學基礎研究機構,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提到,研究院成立時有三項宗旨:專注基礎研究,推動全球技術發展;對微軟的產品做技術轉移以及對未來創新產品做孵化。另外,做科學研究跟做產品不同,一個成功的產品要能跟市場結合,但在研究院只要專心去想技術,這些是MSRA過去19年能始終如一的關鍵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20109041

數據大腦的青春變革,引領年輕獨角獸滴滴出行

台北網站設計 網頁設計公司 網站設計公司


走進北京中關村數字山谷,滴滴出行去年10月剛啟用的第四座辦公大樓,鮮花、彩帶等布置都還未卸下,迎面而來的是嶄新的氣息,但一進入大廳,相機就得收起。之所以嚴格控管攝影器材,是因為滴滴研究院有七成以上的員工都搬到了這棟新大樓,而「數據」正是滴滴面向未來的秘密武器。

作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、估值超過350億美元的滴滴出行,僅花了短短五年就稱霸中國出行市場,甚至出乎意料的撂倒強敵Uber。崛起的背後,除了商業上運籌帷幄的本事之外,在數據上的投資同樣功不可沒。在滴滴出行總裁柳青眼中,滴滴出行已是一家數據公司、技術公司。「大數據驅動滴滴在大大小小不同層面進行產品決策,讓滴滴對市場了解不斷深入。滴滴已越過技術決勝點。」

2015年,滴滴出行成立擁有近千名數據科學家的滴滴研究院,結合大數據與機器學習,建立「滴滴交通大腦」,讓中國源源不絕的數據,把滴滴出行推上市場龍頭位置。「全世界可能也沒有這樣的條件了。」滴滴研究院副院長葉杰平在接受《數位時代》採訪時說道,中國的交通路況比任何地方都複雜,滴滴出行每天在中國400座城市完成超過2千萬筆的訂單,進行超過90億次的定位路徑規畫,產生的數據量更超過70TB,是全球其他市場總和的三倍之多,龐大的數據既是挑戰也是優勢,成為滴滴出行發展人工智慧的一大利器,「圖像、文本這些東西大家都有,但交通這個東西沒有數據,很難往前走。」

耗時一年半,滴滴研究院的數據工程,開始透過機器學習做供需預測、訂單分配、路徑規劃等服務,「滴滴要解決的問題很複雜,從打開App的那一刻起就是複雜的算法。」葉杰平解釋,就像AlphaGo下棋要考慮到下一步,滴滴每兩秒鐘就有一筆新的訂單產生,需要重新進行一次全局判斷。每次運算都是不同的結果,這不像在搜尋引擎打上關鍵字,十分鐘後再搜尋一次還是同樣的結果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20109042

百度聚焦人工智慧, 走進日常拚落地!

台北網站改版設計 台北RWD響應式網頁設計 套版網頁設計


從外界看來,公司的規模雖然已經很大了,其實每天都還是會遇到很多很難的事情。有時候,甚至真的是有種快要過不去的感覺。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,這個公司就要死掉了。」談起百度的創業之路,百度執行長李彥宏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,曾這麼語重心長的說道,為了不在行業中掉隊,百度得有更多顛覆。

2017年,中國網路搜尋巨擘百度面臨的挑戰更甚以往。截至今年2月,在中國BAT三大網路巨頭中,騰訊市值2,591億美元、阿里巴巴2,508億美元、百度640億美元,光芒遠遜於競爭對手的百度,已經沒有輸的本錢。而隨著中國網路業的發展從「互聯網+」進展到「AI+」,百度就決心將焦點轉向人工智慧,將AI視為卡位盛世的武器,尋找下一個技術突破點。李彥宏更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宣示:「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。」

如此明確的目標,讓百度在研發上的投資一點也不手軟。根據財報,百度過去兩年投注在AI領域的研發資金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民幣。百度也早在2013年就成立以研發AI技術與應用為導向的百度研究院,並在2014年挖來「深度學習」權威、Google Brain之父吳恩達,主導百度在AI領域研究。

今年3月已宣布自百度離職的吳恩達,談到團隊在過去兩年,已經孵化出無人駕駛與DuerOS語音互動計算平台兩大新業務,另外,「我們也正在孵化一些非常有前景的技術,比如人臉識別美樂醫(醫療領域的人工智慧對話互動機器人)等等。作為百度人工智慧戰略的首席架構師,我很自豪能夠引領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飛速發展和崛起。」

目前,百度研究院共300多人規模,底下設有位於北京的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(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,IDL)與剛自IDL獨立出來的AR實驗室,研發陣線也向國外延伸,在美國矽谷設有AI實驗室與大數據實驗室。其中,AI實驗室主導高性能運算(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)與語音(Speech)技術,而IDL則負責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與機器視覺(Computer Vision)技術,兩者間技術互補,向百度旗下各種產品做技術輸出。

除了投注於AI研究,百度也在今年1月找來前微軟高層、人工智慧專家陸奇接任集團總裁與首席營運長,負責將百度AI接軌到產品當中,「中國的AI對百度來說將成為巨大商機,由於百度出色的措施,我明顯感覺到了幹勁兒。」去年自微軟離職的陸奇,身為AI領域炙手可熱的人才,選擇加入百度,不難看出他對百度前景的想像。陸奇上任以來,百度的AI布局明顯加快:今年初,百度將人工智慧機器人「度秘」獨立成單一事業單位,並與更多產業應用接軌,且收購中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渡鴉科技等,種種舉動都在向外界證明一點:百度AI真的要動起來了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20109043

雲端與人工智慧合體,Google成長魔術秀上場

台北網頁設計公司 台北網站建置 套版網頁設計


19年前Google誕生的時候,是一家搜尋引擎公司;而從營收組成來看,現在,Google無疑是一家數位廣告公司;但未來,你可能會稱Google是一家雲端公司。

成為一家雲端公司的意思是,如果以Google在2016年的總營收將近900億美元(約2.8兆元新台幣)為基準,雲端的收入至少要超過450億美元,而如今雲端對Google的直接貢獻恐怕還不到百億美元。更別忘了,數位廣告市場還在持續成長,要成為一家「雲端公司」的界線絕對不會只停留在這個數字。

懸殊的比例正是為什麼2015年當Google技術基礎架構資深副總裁霍爾澤(Urs Hölzle)說:「到了2020年,Google將會成為一家雲端公司。」時,與其說市場感到震撼,不如說有更多的懷疑。

不過在討論Google如何成為一家雲端公司之前,要先回答的或許是,為什麼Google需要下一個成長動能?又為什麼能接替數位廣告撐起一家市值6千億美元公司的關鍵,是在全球雲端市場占有率仍遠落後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的Google雲端?

從最新的財報表現來看,即便營收規模已經達到900億美元,Google還是交出了逾二成年成長的成績單,而且傳統廣告預算仍持續在往數位移轉,顯然數位廣告市場的成長還沒有到達天花板。Google何苦杞人憂天?

不過當一家公司的營收基期愈高、成長自然會愈困難,更別提Google身後還有Facebook、Snap等追兵前仆後繼而來,統統都瞄準了廣告市場,逼得Google不得不提前作好準備。而放眼Google這些上天下地,從無人車到機器人的眾多投資中,成熟度最高、市場潛力最大,同時也最有機會在短時間內追上廣告市場規模的,唯有雲端。

當然,雲端又是另一塊競爭激烈的領域,而且Google縱有一身好功夫,企業市場之於Google卻是相當陌生的。不過有關這個問題,在虛擬化龍頭VMware創辦人,同時也是Google董事會成員格林(Diane Greene)於2015年底出任Google雲端負責人後,已經帶來轉變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20109051

遇見機器人!肯德基讓點餐、支付更方便

網頁設計報價 網站設計 台北網頁設計


「請按住按鈕,和我說話。」「請問確認以下訂單嗎?」「支付成功啦!您的點餐號碼已顯示在旁邊的大屏幕上。」

去年4月,上海肯德基概念店「KFC Original+」來了一位新店員。它不會累,遇到猶豫不決的客人也永遠不會嫌煩。點完餐,你只要跟著它的指示,輕點手機就能付款。這位店員,就是百度開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「度秘」。這是兩年前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大會上正式發表後,第一次將度秘運用在日常商業場景中。

在這家概念店中,度秘機器人不但會在點餐區服務,用對話方式幫消費者完成點餐,在投影體驗區中,度秘還會用360度成像技術展示肯德基產品的製作過程。此外,在音樂互動區,消費者只要掃一掃桌上的條碼,還能聽到度秘推薦的音樂。

年底,肯德基又再次進化。在北京金融街的肯德基概念店裡,設置了百度開發的人臉辨識點餐機。透過人臉識別技術,並依照資料庫自動判斷消費者的年齡、性別和心情等指標,點餐機會主動推薦套餐,例如推薦搭配大杯可樂的炸雞餐給20多歲的年輕人等。特別的是,機器不只會記住你的長相,還會記住用餐偏好。下一次當你再次踏入店裡,就會建議再點相同的餐點,就像餐廳老闆對待熟客一樣。

乍看之下,或許會覺得這些都只是行銷噱頭,但背後其實藏著雙方的各自盤算。「百度並不缺技術,但是缺乏真實場景中的數據樣本。」百度副總裁王海峰表示,透過這個方式,可以讓度秘機器人快速練兵。例如點餐時,同樣一份餐點,有些人會說自己要3號餐,有些人會說要炸雞桶餐,這就是機器人需要靈活掌握的部分。

而對肯德基來說,積極擁抱新科技則是幫自己找尋出路。「技術的進步,最終將使人類工作量減少,在二十世紀中期,人工智慧、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就會在速食業中取代人類。」擁有肯德基、必勝客等餐飲品牌的百勝餐飲集團執行長葛瑞格.克里德(Greg Creed)如此預測。透過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優化點餐和支付過程,不僅能為消費者帶來新體驗,也讓業者節省人力成本,把更多經費用在核心產品開發。

網動廣告科技

參考資料:http://times.hinet.net/magazine/cp104/20183402